搬家是件很困難的事。大多數人對搬家感到頭疼。在北京第七次搬回家後,筆者在朋友圈發起了一項小調查:下班後你搬了多少次家?為什麼要搬家?出乎意料的是,很多朋友,尤其是生活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朋友,已經搬家了七八次,甚至十幾次。搬家比較頻繁的人往往住在租來的房子裏,因為它們更經濟、更方便。有些人不僅在一個都市裏來回流動,還搬到了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。
西方人喜歡搬家,找份好工作搬家,為了溫暖的氣候搬家我一輩子搬家十幾次也不奇怪。中國傳統的農村社會不再“搬窩”,而是搬回了故鄉。是什麼讓現代漢語越來越頻繁地移動?
一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。過去,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一個地方、一個組織工作;現在,越來越多的人在幾年內跳槽。這個城市太大了,要想靠近,就得搬家。其他人在其他城市有更好的工作機會,或者已經在國內或跨國公司工作過。他們需要每隔幾年換一次當地的工作,而且他們也需要搬家。
二是讓孩子們上更好的學校。他們中有些人買學區房時想搬家。一些父母和他們的孩子背著行李住在學校裏。他們在孩子上學的地方租房子。以筆者為例,從小學到高中,孩子幾乎在城裡畫了一個圈,一家人搬了好幾次家,住在都市的東、西、北、南。現在有各種促進均衡教育的政策。今後,改變孩子上學生活方式的故事將越來越少。
第三,改善生活條件。有的從小房子搬到大房子,有的從市區搬到郊區,甚至搬到海南、雲南等生態環境較好的地方,以享受更好的自然環境。
其他原因包括省錢、更好地照顧家庭、房東不得不搬家賣房等等。
經濟越發達,發展的機會就越多,服務業越繁榮,人們的流動就越多。隨著觀念的轉變,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局限於固定的地方,而是根據變化來適應租房的生活方式。一些朋友感歎,他們生活在流動中,總是在變化。有時很難知道下一次該搬到哪裡,活多久。
總搬家,尤其是長期租房,必然會影響一些生活質量。比如,我不敢買大的東西。我買東西時更注重功能性。我希望事情越少越好。最好是簡單地把它們打包並裝走。搬家也有好的一面,因為大多數人搬家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機會,特別是個人發展機會。此外,住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帶來更多不同的體驗。
一個社會發展得越多,自由就越多,選擇的機會就越多,變化也就越快。搬家的增多表明,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改變,具備追求卓越的條件。這無疑是社會進步的表現。
當然,為了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,讓搬家成為更好的體驗,還有太多事情需要改進。比如各種社會保障的銜接,特別是醫療保障等更方便的二手商品市場服務。這樣,當我們出發的時候,就可以更容易、更少地束縛自己,找到一片更綠的草原。